期刊简介
报道医疗卫生单位医技专业学术论文及临床实践经验,反映国内外医技领域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。
往期目录
-
1997
-
1998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首页>实用医技杂志

- 杂志名称:实用医技杂志
- 主管单位:山西省卫生厅
- 主办单位: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
- 国际刊号:1671-5098
- 国内刊号:14-1298/R
-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期刊收录:万方收录(中), 知网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上海图书馆馆藏
淋巴瘤并瘤栓形成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/CT显像一例
陈钰;周克;吴平
关键词:非霍奇金淋巴瘤,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, 化学治疗, 软组织, 最大值, 组织密度, 下腔静脉, 平均值, 腹膜后, 放射性, 摄取, 髂静脉, 质量改善, 症状缓解, 环磷酰胺, 骨质破坏, 腹股沟管, 代谢异常, 氟代脱氧葡萄糖, 肿瘤
摘要:患者男,43岁,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,呈电击样刺痛,并压痛,疼痛明显时拒按,疼痛部位不固定,以右下腹为显,伴肢体乏力、活动耐力减低、夜间盗汗,无腹泻、呕吐、纳差及黄疸。当地医院消炎镇痛处理后无缓解。腹部CT示右侧肾后间隙团块状实性占位,考虑肿瘤性病变并腹膜后广泛淋巴结肿大。经皮包块穿刺活体组织检查:非霍奇金淋巴瘤,B细胞源性(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)。活检同期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(PET)/CT检查。显像设备:西门子 Biograph Sansetion 16 PET/CT;显像剂:氟18-氟代脱氧葡萄糖(18F-FDG),剂量:4.8×108 Bq。 PET/CT影像所见(节选):腹膜后(右侧为主)、右髂窝、右盆壁及右腹股沟管见巨大不规则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占位,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,范围约17 cm×14 cm×31 cm,CT值约34.7 Hu,标准摄取值(SUV)大值约10.5,平均值约7.0;病变部分紧贴下腔静脉及右髂静脉,下腔静脉及右髂静脉增粗,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,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,部分与邻近软组织肿块分界不清,范围约3.3 cm ×3.0 cm ×20 cm,CT值约37.3 Hu,SUV大值约7.3,SUV平均值约5.8。脾脏明显增大,放射性摄取弥漫增高,SUV大值约4.6,SUV平均值约3.8,CT值约37.3 Hu。胸9及腰2椎体、双侧多根肋骨、右肩胛骨、双侧髂骨及右耻骨见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,放射性摄取不同程度异常增高,SUV大值约5.7,SUV平均值约4.0。诊断意见(节选):腹膜后、右髂窝、右盆壁及右腹股沟管巨大不规则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占位,FDG代谢异常增高,符合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,并提示下腔静脉及右髂静脉瘤栓形成;脾脏受侵;胸9及腰2椎体、双侧多根肋骨、右肩胛骨、双侧髂骨及右耻骨多处骨质破坏,FDG代谢异常增高,考虑为淋巴瘤侵及。经环磷酰胺+多柔比星+长春新碱+泼尼松(CHOP方案)化学治疗3个疗程后,患者症状缓解,生活质量改善,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。其后2个月复查腹部CT:腹膜后结构不清,右肾上腺区及右肾周多发结节、团块状软组织影,考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可能,较第3疗程化学治疗结束时病变增大,提示肿瘤进展,故改用异环磷酰胺+卡铂+依托泊苷(ICE方案)继续化学治疗2个疗程,肿瘤常规复查病灶较前明显缩小,患者症状缓解,生活质量改善后出院。
友情链接